首页 > 新闻 > 中国 >

山水画廊秀美巴中:书写红色老区奋进蝶变壮丽画卷

发布时间:2020-12-28 19:09:03

 
巴中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交通四通八达 
 
    本网12月24日讯  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伫立着一座深厚历史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四川省巴中市。巴中作为国家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中心城市正加快构建以1个机场、4条铁路、10条高速公路为骨架的“六纵六横三环一航”综合交通体系,区域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凸显。
    巴中是巴人的故乡、巴文化的中心,5000年前古巴人在此繁衍生息,孕育了“忠勇信义”的巴人精神,米仓古道纵贯南北、繁华千秋。
    据了解,巴中1900多年前置县建制,楚汉争战古迹至今犹在,三国张飞厉兵牟阳城,唐太子李贤攻书章怀山,初唐文学家王勃游历柳津渡,盛唐彩雕摩崖石窟名扬华夏。巴中红色文化彪炳史册,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446位共和国开国将帅曾在这里浴血奋战,孕育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平民教育家晏阳初、探月总工程师吴伟仁、中科院院士韩杰才等都是巴中儿女的优秀代表。
    巴中是北方的南方、南方的北方,北纬31°的独特气候赋予大自然丰厚馈赠,拥有野生动植物2400余种,石墨储量亚洲领先,“通南巴构造带”天然气储量丰富,农产品有机富硒,是久负盛名的“中国银耳之乡”“中国富硒茶之乡”“中国南江黄羊之乡”“中国溶洞之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四川盆地北缘山地重要生物基因库”。
    近年来,巴中应对各种挑战,奋力后发赶超,不忘初心、一路向前。实干、创新、合力、赶超……回望巴中的经济社会发展足迹,一串串饱含新意与温暖的关键词跃然眼前。
    决胜脱贫,步履坚定,精准发力,不胜不休;稳中求进,进中向好,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发展动能开始切换;基础先行,可圈可点,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民生至上,温馨给力,民生支出不断增加,群众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多年苦干实干,今天的巴中已然站在了崭新的起点上。基于对市情的深度考量,巴中在科学研判基础上,徐徐展开一幅新的发展蓝图: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加快绿色崛起,奋力后发赶超,努力建成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走出了一条秦巴山区脱贫攻坚绿色发展新路子。
    与时代同步,与祖国同行,与党同心。近年来,在政治、经济、脱贫、生态、文体、科教等方面,巴中市都有令人赞叹的飞跃和变化。巴中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苦干实干、创新创造,巴中大地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巴中人民意气风发、精神昂扬。
 

 
产村相融的巴州区书台村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巴中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贫困的决战史。
     “十三五”以来,巴中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走出秦巴山区脱贫攻坚绿色发展新路子。截至2013年底,全市贫困人口49.4万、贫困发生率16.3%。四届市委向省委和全体巴中人民庄严承诺: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小康。这是政治任务,更是历史使命。
    从1994年,巴中实施“八七”扶贫攻坚到新阶段扶贫开发,再到新一轮脱贫攻坚,沉甸甸的接力棒传递到四届市委手上,千钧重担落在四届市委肩上,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围绕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提出的实施“六大突破”强化“六个推进”,加快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奋力走出秦巴山区脱贫攻坚绿色发展新路子,四届市委毅然决然担起限期脱贫摘帽的重大政治责任,在四川脱贫攻坚四大主战场上打响了一个又一个攻坚战役。
    5年间,贫困对象全面退出,累计减贫49.9万人。通过大规模、大力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平均每年实现1个贫困县摘帽、约100个贫困村退出、8万余人脱贫,贫困发生率年均减少2.3个百分点,创有史以来减贫最好成绩,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解决。
 

 
即将建成的红渔洞大型水库
 
    5年间,农村产业结构由单一的传统农业向多元的现代农业转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2416元,增加到2020年的10501元,年均增长23.4%——
    点面结合发展茶叶、核桃、道地药材、生态养殖“四大特色农业产业”,因户制宜发展小果园、小菜园、小禽园、小药园、小池园“五小经济”,培育农业产业新型经营主体4529家,建成农业产业270万亩。
    实施就业技能培训5.18万人次,建设扶贫车间18个,护林员增加至5537名,开发公益性岗位14437个,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21.19万人。
    5年间,贫困户“一超六有”、贫困村“一低五有”全部达标,处处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短板逐渐补齐,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普遍解决——
    严格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要求和规范标准,全面完成“十三五”53706户189183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开展农村危旧房等级鉴定,突出排危和低成本改造,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7.3万户。
    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累计解决48.8万贫困人口季节性缺水、资源性缺水、水质不达标等问题。


   
南江县赶场镇中江村扶贫异地搬迁。 柳强
   
    教育医疗利贫惠贫。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惠民政策和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严格“控辍保学”“六长”责任制,兑现教育助学资金25.01亿元,惠及贫困学生200万人次。
    严格落实医疗扶贫政策,财政全额代缴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健全“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机制,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费自付比严格控制在10%以内,免费体检贫困人口51万人次,医疗扶助70万人次。
    5年间,推进脱贫攻坚的社会合力逐步形成——累计统筹整合涉农资金134.2亿元,到位中、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6.8亿元,市、县两级分别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13亿元、11.9亿元,扶贫专项完成投资1097.45亿元,投放扶贫小额信贷22.48亿元,吸引社会投入近8.58亿元。
    5年间,21个中央、省级部门在巴定点扶贫帮扶,东西部扶贫协作到位资金4.18亿元,香港各界扶贫促进会定点帮扶南江县,到位帮扶资金4030万元。产业、教育、医疗、金融支持脱贫“四项基金”总规模8.03亿元。
    在今年2月,巴中市通江县、平昌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巴中实现全域脱贫摘帽。从解决温饱走向建成小康,巴中人民“苦干实干、创新创造”,在中国大国扶贫开发史上烙下了一道深深的印迹,书写下了一页属于巴中的精彩篇章!
 

 
山村公路实现村村通,连接千家万户
 
    巴中坚持不懈推进新型城镇化,从中心城区到县城、中心集镇、村民聚居点,城镇体系不断完善,城乡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民群众的生活舒适度和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到2020年底,全市城镇化率由2018年40.54%提高至45%,巴中中心城区人口达到80万,“一城两翼”格局基本形成,产城相融,宜业宜居,巴城正式步入中等城市行列,其中心地位、吸附能力初步彰显。与此同时,县城建设各具特色,功能不断完善,南江县列入全国第三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区,巴中经开区、通江高明、南江红塔、平昌金宝等新区展现新貌,区域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今天,巴中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县级城市建设各具特色,城市出口宽敞大气、五彩缤纷,核心城区呈现崭新“画卷”,主街立面焕然一新,绿化亮化赏心悦目,滨河景观生态休闲,背街小巷干净整洁,城市品质明显提升,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吸附能力明显增强,正快速向现代城市跨越。
 

 
光雾山蜿蜒的公路如山间蟠龙。 胡鹏
 
    基础设施突飞猛进
    近年来,巴中深化大通道建设,全力实施第三轮交通大会战,加快构建以“6631”为骨架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航空、高铁(动车)、高速公路、区县城乡现代立体交通网络格局正在形成。随着恩阳机场通航,成巴、巴陕、巴达等高速公路相继开通,汉巴南铁路巴中至南充段、米仓大道等重要交通道路相继开工建设,全市人民在家门口乘飞机、坐动车和县县通高速梦想正一步步成真。
    之前,落后的基础设施一直是制约巴中发展的最大瓶颈。
    建地设市以来,巴中人民先后掀起以交通为重点的三轮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在破解环境制约短板的大道上坚定前进。从2017年9月提出全面打响第三轮交通大会战后,《巴中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关于开展第三轮交通大会战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相继出台。围绕“构建大通道、畅通内循环、织密基础网”三大主攻方向,巴中计划用五年时间构建以6纵6横3环1航为框架的综合交通体系。建成外快内畅、便捷高效的川东北综合交通枢纽。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自古以来,山高路险的米仓道是川陕交流无法绕开的重要通道。2018年8月9日上午10点,米仓山隧道正式贯通。形成的联结川陕革命老区的这一快速通道将巴中至汉中的路程由原来的3.5小时缩短为1个小时,彻底改变以往翻越米仓山交通极为不畅的历史。作为世界第三、国内第二、四川第一特长公路隧道,米仓山隧道建成意味着巴陕高速即将全线通车,和广陕高速、达陕高速一起“三箭齐发”,共同助力形成四川全省对外“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格局、对内“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协调发展格局,进一步夯实巴中成为川东北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川北门户城市。
    道路交通建设,对旅游发展同样起着助推作用。正在加紧施工的米仓大道(诺水河至光雾山公路)是全省53个重大项目之一和省政府2020年重点项目。米仓大道起于通江县两河口乡,经诺水河达光雾山,串联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和空山等4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长85.385公里,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8处观景台,4处驿站,总投资约129.8亿元,建设工期48个月。项目建成后,将实现与巴(中)陕(西)高速、镇(巴)广(安)高速、G244(乌海至江津)和G347(南京至德令哈)有效连接,串连多个重要景区,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促进“交通+旅游”融合发展和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镇广高速(王坪至通江段)的建设同样意义深远。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的建设可加快巴中红色旅游发展,拓展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同时,带动革命老区发展,改善川陕老区人民交通出行。截至目前,王坪至通江段全线共完成路基挖方329万方,占总量的65%;填方50.9万方,占总量的27%;桥梁桩基952根,占总量的58%;完成墩柱浇筑226根,梁板6片,隧道进尺6805米。
    尽管陆续通了高速、有了铁路,但多年来,380万老区人民都有一个“飞天梦”。从2016年2月巴中恩阳机场全面开工建设,到2019年2月3日正式通航,机场项目推进情况一直牵动着巴中全市上下的心。
    恩阳机场通航意义重大,不仅将带动巴中全域旅游、特色农产品、道地巴药等多个产业发展,为巴中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而且也将彻底结束巴中没有航空运输业的历史,助推巴中成为四川北上南下、东出西进的重要交通枢纽,成为联结“一带一路”和成渝—关天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对提升应急救援、改变居民出行、加快脱贫攻坚、推动招商引资等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为巴中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为把巴中建成区域交通枢纽、川陕革命老区振兴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截至目前,巴中市民可在巴中恩阳机场直飞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银川、昆明、温州、南宁、西安、海口等10余个城市。
    在今年巴中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为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今后巴中将致力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向出川出渝交通枢纽。此外,还将继续扎实推进第三轮交通大会战,巴万高速巴中段全线建成通车,加快建设汉巴南铁路南充至巴中段、镇广高速通江至王坪段、苍巴高速、米仓大道,力争开工建设镇广高速通江至广安段,加快推进汉巴南铁路巴中至汉中段、成都至巴中铁路、兰州至广元至巴中至达州高铁、广元至巴中至达州铁路扩能改造、南江经苍溪至盐亭高速、通江经宣汉至开州高速、通江南江通用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新(改)建S302涪阳大桥至北极段等国省干线公路86.65公里、县乡村公路449.2公里、建制村联网路和村内通组路2886公里。
    据了解,截至2019年底,巴中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852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56公里、普通国道576公里、普通省道1247公里、县道685公里、乡道2008公里、村道13605公里、专用公路48公里。路网密度达150.6公里/百平方公里、61.75公里/万人。
    翻山越岭的一条条交通大道,巍然屹立的一座座水库大坝,点亮巴山的一盏盏致富明灯,联通世界的一条条通讯网络,为巴中的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村民表演民俗文化《翻山饺子》 苗志勇摄影
 
    文化事业持续繁荣
    近年来,巴中秉承厚重的文化底蕴,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创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局面。
    2019年底,全市有公共图书馆6个、图书藏量145.76万册,档案馆5个、档案藏量64.5万卷,文化馆(站)206个,县区书店258个,剧场和影剧院14个,艺术表演团体29个,文艺表演场所97个,群众文化设施建设面积46.83万平方米。有博物馆11个,文物藏品9.25万件。有文物保护管理机构7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40处(其中国家级7处、省级90处、市县级343处)。全年博物馆接待观众401.3万人次。年末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6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14项。
    近年来,民间舞蹈《翻山铰子》、民间音乐《巴山背二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望红台》《挂印知县》《祖国在我心中》《风念经》等文艺精品获得国家、省级大奖。全市共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6项。米仓古道(蜀道)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川陕苏区红军烈士陵园修缮开园,成功举办环中国自行车赛、四川国际自驾游交易博览会、巴人文化艺术节,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中国石刻艺术之乡”……
    有着近2000年文明史的巴中,正把她巨大的文化存量激活成新的动力,巴中文化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康养佳地恩阳城区一角
 
    体育事业蓬勃开展
    近年来,巴中市体育事业飞速发展,主城区不仅新建成了体育馆、游泳馆、望王山运动公园,而且各区县也新建了运动公园、自行车绿道、网球场等公共体育设施。
    仅十二五期间,巴中体育基础设施投资就达10亿元。2014年,环中公路自行车赛首度骑进巴中,随后全国摩托车越野锦标赛、全国青少年拔河比赛等一系列重大赛事落地巴中,巴中山地休闲运动城市的理念逐渐凸显。如今,巴中全市规模体育场地超过3000个,面积达254.36万平方米,分别比“十一五”末增加53%和97%。
    2019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馆1400多个(其中体育馆3个),全年举办各类体育运动会142次,参与总人数12.22万人次。2018年组队参加四川省第十三届运动会,获金牌13枚、银牌14枚、铜牌8枚。累计建设全民健身路径291条、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398个。
 
  
 
带领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南江黄羊
 
    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加强
    绿色生态,巴中可持续发展的最大优势资源。
    近年来,在巴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社会共同自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实施九大绿化行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五创联动……建设生态巴中,巴中人民一直在路上。
    2019年,全市森林覆盖率62.5%,空气质量优良率93.9%,森林面积1146万亩,中心城区绿化率47.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2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0.6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镇空气质量在全省长期名列前茅。
     2019年,巴中市出台《高质量绿化巴中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高质量绿化巴中三年行动,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发展理念,努力夯实长江上游巴中生态屏障本底,为“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构建稳固的生态安全体系。2019—2021年,全市完成营造林150万亩;到2021年底,市域森林覆盖率稳定保持在63%以上。
    目前,巴中市已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四川环境优美示范城市;成功创建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成功创建1个AAAAA级旅游景区和18个AAAA级旅游景区;南江县成功创建 天府旅游名县;星罗棋布的乡村旅游点承载着浓浓乡愁的记忆。巴中,已成为全国十大康养旅游目的地。
    山水画廊,秀美巴中。巴中,一个用绿色书写的名字,一个让你来了就不想走的生态康养之都。(完)( 文图/巴中市宣传部)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华商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若侵犯版权,请联系美国华商网编辑删除,争议稿件请发邮件至59495871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