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子学院 >

重温管子治国理政思想 寻找“四个全面”的理论依据

发布时间:2020-02-11 19:13:05

管必红:美国管子学院院长  安徽省管子研究会顾问  中华管子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

习近平主席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漫长 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 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其中既包括 了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 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我国古代主张民惟邦 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 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等,这些都能给人们以 重要启示。习主席还说:“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 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 ”

习近平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充分发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今天所具有的伟大智慧, 也需要充分运用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积累的 伟大智慧。中华民族的历史智慧是中国人民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我们要总结发扬, 使之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 2014年,习近平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是中国领导人对管子治国理政思想的最好继承和创新。

所以,我们和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的老 祖宗管仲的治国理政理念,看看他是怎么说的。管仲本姓姬,乃周王朝之嫡系。但人们称其父姓管曰夷吾,字仲。两千七百多年前,管仲做了四 十年的齐国宰相,把一个弱小的齐国治理成“九合 诸侯,一匡天下”的强国。比管子晚一百五十年的 孔子都赞扬“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 到如今受其赐。”管子是诸子百家之源,是人类第一位思想家。人类第一部书《管子》是一部哲学、政治学、经济学著作,也是管仲治国理政的经验总 结。中国当代领导人的“和合故能谐”、“以人为本”、 “以法治国”理念都是老祖宗两千多年前的原话。

一,富民强国

管仲辅助齐桓公成就霸业,“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开始就有个“九年计划”:“一举而上下得终,再举而民 无不从,三举而地辟散成,四举而农佚粟十,五举而务轻金九,六举而契知事变,七举而外内为用,八举而胜 行威立,九举而帝事成形。”这个帝事成形就是“君霸王, 社稷定”而它的具体目标就是“民富国强”。“富强”一词最 早的出处就是管子《形势解》中“主之所以为功者,富 强也。”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民贫则难 治也》“管子强调“富民为先”:“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 民”《治国》管子主张“贫富有度,则国安”:要不然,“法令之不行, 万民之不治,贫富之不齐也”《国蓄》

二,化故从新

管子为了实现齐国的称霸目标,提出“化故从新 ”的全面改革。管子在《侈靡》中有一段精彩论述: “天地不可留,故动,化故从新”,所以,他主张与 时俱进:“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正世》。“古之所谓明君者,非一君也,其设赏有薄有厚,其立禁有轻有重,迹行不必同,非故相反也, 皆随时而变,因俗而动。”经济上,管子进行大胆改革。施行“均地分力”、 “与之分货”、“案田而税”,“相地而衰征,则民不 移”。他还施行“官山海”,将制盐业和冶铁业由国家垄断经营;通过对经济政策的重大改革,为齐国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以法治国

政治上,管子强调“以法治国”。, 管仲在《管 子·明法第四十六》就提出“以法治国”。“威不两错, 政不二门,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明法》

“法者,天下之大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 百姓所县命也。”《管子。禁藏》;法是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准则,不是个人或集团的 主观意志。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法者民之父母也〉”《任法》

“夫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 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七臣 七主》 “是以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任法》 “不法法则事无常,法不法则令不行。”“法度行则国治,私意行则国乱。” “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故百官之事,案之以法,则奸不生。暴慢之人,诛之以刑, 则祸不起。”“权度不一,则修义者惑。,,,,国无常法,则大臣敢侵其 势。” “万物百事非在法之中者不能动”“置法以自治,立仪以自正也。故上不行则民不从,彼民不服法死制, 则国必乱矣。”《法法》

“宪法制度必法道,此正民之经也”。

“法天地之位,象四时之行,以治 天下”

“治国无法,则民朋党而下比,饰 巧以成其私。”

“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 国乱国衰。”

“法立而不用,刑设而不行” “故事督乎法,法出乎权,权出 乎道。”《心术上》,法律法规 要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 愿

国家治理有四种有效工具:“圣

君任法而不任智,任教而不任说,任 公而不任私,任大道而不任小物,” 执法和司法要公:“凡法事者,操持 不可以不正;操持不正,则听治不公; 听治不公,则治不尽理。”

“正法直度,罪杀不赦。”

“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 也” “私之所起,必生于主”,“私道 行,则法度侵”《七臣七君》 “法立而民乐之,令出而民衔之,

法令之合于民心如符节之相得也, 则主尊显”《形势解》

要赏罚分明, “案其功而行赏,案其罪 恶而行罚”如果“赏罚不明,则民轻其产”

《兵法》 “禄当其功”,“绩者多食”。“罚有罪不独 及,赏有功不专与”以激励群体。 “使智者尽其智,谋士尽其谋,百工尽其

巧。”《山至数》;“德当其位,功当其 禄,能当其管”

“夫舍公法而行私惠,则是 利奸邪而长暴乱也。”《明

法解》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 谓大治”。“罚不避亲贵”《

任法》

四 治国先治吏

管子强调“治国先治吏”。也就是我们现在 的“从严治党”,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管子说“治国必先治吏,治吏方能治民,以 法治吏。”“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

七臣七主》 “行令在乎严罚,严罚令行,则百吏皆恐。”

《重令》,“德政者先治己”,“德政胜兵甲”, “以德立威,以道取胜”

“凡君国之重器,莫重于令,令重则君 尊,君尊则国安。令轻则君卑,君卑则 国危。故安国在乎尊君,尊君在乎行令, 行令在乎严罚。罚严令行,则百吏皆恐。

罚不严令不行,则百吏皆喜。故明君察 于治民`之本,本莫要于令。”《重法》

管子主张用“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精 神去“猛药去疴”,“重典治乱”。

五,以人为本

管子曰:“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 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齐国百姓,公之本也。”《霸形》

管子的“以人为本”,体现在“爱民” ,“富民”,“利民”,“教民”上。

管仲在《牧民》篇中开宗明义地说:“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稟。国多 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稟实而

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 固。四维张,则君令行。”

“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

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 育之。”就是忧民之所忧,想民之所想,急 民之所急。

“治国爱民为先”;“执政为民,多予少

取”

六, 政得其民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牧民》。

“先王取天下,远者以礼,近者以体。体礼者,所 以取天下。”《枢言》

在《说苑》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齐桓公问管仲: “王者何所贵?”,对曰:“贵天。”。“所谓之天者,

非谓苍苍茫茫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 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君人者以百姓为天”;“夫争 天下者,必先争人。”

《内心》说:“我心治,官乃治,我 心安,官乃安。治之者心也,安之

者心也。”所谓“得人”就要经营民心, 具体而言就是要“从民四欲”,“取民 有度”。

“重民、爱民、顺民心。”;“养民、 富民、善分民。”;“劝民、教民、 使民知。”

管子在《版法解》中说:“凡众者,爱 之则亲,利之则重”。光有爱民之心还 不够,还要采取利民措施。“民予则喜, 夺则怒,民情皆然。”《国蓄篇》。

“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

国富,国富则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 者地广。”《治国》

“省刑法,薄赋敛,则民富。”《小匡》

有法要依、执法要严、违法必究: “令则行,禁则止,,,,政之所 期也”。

“行法不道,众民不能顺。”“规 矩者,方圆之正也。”

“凡将举事,令必先出,曰事将 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 立政》

七,礼法合治 管仲提倡礼法合治:“守国之度,在饰四维,四维张则君令行。四维不张, 国乃灭亡。”《牧民》“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 覆,四维绝则灭。”《牧民》“民无廉耻, 而求百姓之安难。”《权修》,“道私者 乱,道法者治”“礼、义、廉、耻不立,人君无以自守也。”《立政》。

北宋史学家欧阳修赞同管子 的“国之四维”论,并阐发说: “‘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四维 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仪,治人之 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义利辩证:管子的法治思想全面成熟合理,他重视民生,鼓励生产,强国富民, 先利后义,义生于利:若“视民如土, 则民不为用”《形式解》

“凡人之情,得所欲则乐,逢所恶则忧, 此贵贱之所同有也。,,,故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渊之下,无 所不入也。”《禁藏》管子认为:“夫民必得其所欲,然后听 上:听上,然后政可善为也。”

“上下不和,令乃不行”,“君不君, 则臣不臣”。“勤政无私明教化”。“行 权之关键是奖惩有信。”

桓公问管仲如何治理百姓,管仲回 答说:“凡治理人民,一必须知其疾 苦,二是要厚施德惠,三是不用刑罚 恐吓,四是不用强力禁制。”

桓公问管仲如何治理百姓,管仲回答 说:“凡治理人民,一必须知其疾苦, 二是要厚施德惠,三是不用刑罚恐吓, 四是不用强力禁制。”

但后世法家:荀子“目好色,耳好听, 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 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

商鞅:“民之性,饥而求食,老而求佚, 苦而索乐,辱则求荣,此民之情也。”

八 审时度势,知己知彼

管子在外交上采取“隐治武事,寄军于政”, “亲吾邻国,近交远攻”,“以信以德,联合 诸侯”为具体策略,使齐国取威定霸。他在 《霸言篇》中说:“强国众,合强以攻弱以

图霸。强国少,合小以攻大以图王。强国 众而言王势者,愚人之智也。强国少而施 霸道者,败事之谟也。夫神圣视天下之形, 知轻重之时,视先后之称,知祸福之门。强国众,先举者危,后举者利。强国少,先举者至,后举者亡。”

春秋时期,众强并列,势均力敌。管子认为 是当称霸之时,故在《枢言篇》中说:“有 制人者,有为人之所制者。有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者。人众兵强而不以其国造难生患。 天下有大事,而好以其国后,如此者,制人 者也。人不众,兵不强,而好以其国造难生 患,恃与国。幸名利,如此者人之所制也。 人进亦进,人退亦退,人劳亦劳,人佚亦佚。进退劳佚,与人相胥。如此者不能制人人亦 不能制也。”

齐桓公初政,屡议征伐,管仲皆力阻, 知己知彼。“以观其上下之所贵好”。“以 商战而不以兵战”。所以孔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 其仁,如其仁。”

《小匡》将齐国的经验归结为:“钓之以 爱,致之以利,结之以信,示之以武。 是故天下小国诸侯,既服桓公,莫之敢

倍而归之。喜其爱而贪其利,信其仁而 畏其武。”

九,俭财用,禁奢泰

管子节俭思想是主流的。他在《八观 篇》中说:“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在《形势解》中说:“天之道,满而不 溢,盛而不衰”,“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七臣七主》:“明主有六务四禁”,“一 曰节用,,,,”“纤吝省用,以备饥馑“

“故立身之中,养有节。”《禁藏》

“故适身行义,俭约恭敬,其唯无 福,祸亦不来矣” 。 《法法》:“明君制宗庙,足以设 宾祀,不求其美,为宫室台榭, 足以避燥湿寒暑,不求其大,为

雕文刻镂,足以辩贵贱,不求其 观。”,“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 益之事”。

《法法》:“明君制宗庙,足以设宾祀, 不求其美,为宫室台榭,足以避燥湿寒

暑,不求其大,为雕文刻镂,足以辩贵 贱,不求其观。”,“不作无补之功,不 为无益之事”。

“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奢泰”

管子在《形势解》中指出:“人惰而侈则 贫,力而俭则富。”,“富而骄肄者,复贫但,管子有时也提出“奢靡”,那仅 用于经济不振的特殊时期。为了刺 激生产,创造就业,保护民生。 在《权修篇》中,管子说:“凡牧民 者,以其所积者食之,不可不审也。

其积多者其食多。其积寡者其食寡。 无积者不食。”管子又说:“商败而 不务本货,则民偷处而不事积聚。”

十,和合故能谐 管子在《兵法》中说:“蓄之以道则民和,

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谐,谐故能 辑,谐辑以悉,莫之能伤。”

“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五行 》。

管仲主张对待自然界要“顺天之时,约地 之宜,忠人之和”,那么,自然界就会给 予人类良好的回报“五谷实,草木美多,

六畜蕃息。”《禁藏》

结束语

《管子》一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 化的大宝库。管子思想中有很多我 们现代可借鉴的东西。我们要响应 习近平主席的号召,继续学习研究, 努力地加以总结和继承,使之更好 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华商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若侵犯版权,请联系美国华商网编辑删除,争议稿件请发邮件至594958710@qq.com。